首页 > 茶扶贫

四川省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显成效

日期:2020-05-16 14:07:00 作者:付润华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四川省是茶叶大省,是人工种茶发源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省产茶县有120余个,优势县30个,其中省级以上贫困县15个,乌蒙山区有沐川县、马边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和屏山县等8个县,秦巴山区有北川县、平武县、青川县、旺苍县、宣汉县、万源市、平昌县、通江县和南江县等9个县。高县、屏山县、北川县、青川县和万源市5个县被列为农业农村部茶叶优势县。茶产业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 

  2014年四川省就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16个省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川茶产业发展省级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机构改革后又建立了由14个省级部门和3个科研院校为成员的省领导联系指导精制川茶产业联系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41号)、《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川委发〔201921号),《精制川茶产业培育方案》、《关于印发做大做强川茶产业一系列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4101号)、《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农业〔2014190号)、《统筹推进精制川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川财发〔2019186号)、《进一步加强精制川茶产业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川农函〔2019971号)等重要文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川茶产业发展推进会3次,在旺苍县成功召开了全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议。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苗木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拓展资金达12亿元。其中青川县整合资金2100万元,以1517亩标准化基地为核心,积极创建“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县”。广元市、巴中市、宜宾市、乐山市4个地级市和屏山县、马边县、平昌县3个县与中国茶业研究所签订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点对点解决瓶颈问题,提升茶产业整体综合实力。巴中市实施“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推进专班、一套推进措施、一系列奖惩办法”四个一措施,把茶业作为脱贫奔康主导产业抓,趟出了一条山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目前,15个县已全部脱贫。 

  (二)依托项目提升产业扶贫基地 

  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等省级以上项目为抓手,改善和提升茶园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路网、水网等五网互通。推广机械化采摘、修剪、耕作等机器换人技术,提高茶园产能和效益。广泛应用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茶园质量安全水平。2019年,15个贫困县建设标准化机采茶园77万亩,绿色防控技术174.8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32.2万亩,分别占全省40.5%40%54.3%;已完成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在建4个。平昌县鹿鸣镇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5万亩茶叶基地,依托青芽茶业、秦巴茗兰等企业推广标准化机采技术,亩产达600斤,茶农增收3000元以上,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青川县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在旺苍县、平昌县、万源市、高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推广茶业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应用,提升主体经营能力,提高茶农科技水平。 

  (三)培育主体带动产业扶贫机制 

  整合产业资源,扶优壮大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茶产业。万源市政府出资,对流转土地500以上、年限5年以上的,前三年每亩分别奖励300元、200元和100元,吸引四川国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万源市发展茶业,现已建成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带动3200余户贫困户9800余人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万源市脱贫攻坚注入了不竭动力。发挥大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推行“公司+业主+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新型茶庄”等基地联建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订单关系、多次分利的利益机制。珙县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与404户贫困户1600人签订投资收益协议,将政府补贴资金通过股权量化资源投入到合作社,确保贫困户年度获得6%红利,人均年增收150元,贫困村年度获红利2%,解决了贫困户增收困难和贫困村无集体经济难题。宜宾市5个贫困县600余家经营主体带动2万余户建卡户全部如期脱贫。 

  (四)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扶贫增效 

  以茶叶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引进四川瀚源有机茶有限公司,建设茶叶基地500亩,开展旅游、休闲、度假、生产加工、茶文化展示的活动,年接待游客1.5万人,成功创建国家4A及景区;平昌县三十二梁现代茶叶科技园内发展农家乐、茶家乐68家,串联打造精品观光景点15个,户均增收1.2万元,亩鲜叶收入8000元以上,园区茶农户均增收突破2万元。充分利用贫困茶区高山、生态等优势,举办茶文化旅游节,同时积极参加省级以上的茶博会,借力宣传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米仓山茶”连续多年在北京、晒、哈尔滨、呼和浩特等10个城市举办推介会,现已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发挥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营销模式,利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多矩阵打响区域、企业品牌。宜宾市利用互联网举办早茶节,其中高县以流量带动销量,全网曝光量高达5亿元人次,销售额达1.43亿元,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