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业动态

信阳红茶发展历程回顾

日期:2020-05-19 10:37:00 作者: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创制背景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也是我国江北地区最大的名优绿茶产销基地。截至2009年底,信阳全市茶园面积150万亩,年产干茶3万吨,产值33亿元,几乎全部都是绿茶。受传统生产习惯影响,信阳市茶农仅春季生产绿茶信阳毛尖,各县区开发生产的地方名茶,也是以绿茶为主。浉河区、新县、光山县等地也只有零星黑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等茶类生产,但仅为开发试制,未形成一定的产销规模。 

  随着信阳市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传统生产习惯已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夏秋季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限制了全市茶叶产量和效益的提升。2009年,全市茶叶平均单产不足40公斤,远远低于全国单产65公斤的平均水平,与国内福建和日本平均单产100多公斤更是相差甚远。效益方面,全市平均每亩产值近3500元,不到先进省份福建省8000元的一半,是浙江省的60%左右。 

  20091227日,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到信阳调研,视察了陆庙万亩生态茶叶基地,参观了龙潭、文新、卢氏、佛灵山等茶叶公司的产品、品牌展示,对信阳发展茶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当听到信阳毛尖产量很低时,卢书记指出:绿茶一般一年只采一季,就是春季,并且春季还分雨前茶和明前茶,这个产量很小。实际上茶叶一年可以采摘好几季,春季茶以后还有夏季茶、秋季茶,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冬季茶。我们现在的绿茶,采完春季茶之后,夏季秋季怎么办呢?做绿茶不行,维持不了信阳毛尖的品质,那么夏季茶和秋季茶是不是可以用来做红茶?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要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 

  二、研制过程 

  通过卢展工同志的点题,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家、企业、茶叶主管部门座谈会,对信阳开发红茶进行可行性考察论证,并做出大力开发生产红茶的战略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上下特别是市县茶叶主管部门及有关茶叶生产企业迅速行动起来,浉河区先行先试,其他县区齐头并进,一股开发生产信阳红茶的热潮迅速在全市兴起。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信阳红茶开发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茶产业办公室,负责全市红茶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研发攻关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扎扎实实推进红茶研发和生产推广工作。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借助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和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技术优势,联合有关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指导茶企业开展红茶研制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加快红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派人到安徽、福建和湖南向权威专家求教探求高纬度茶区红茶生产的技术理论,对各地的红茶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虚心学习。聘请茶叶专家和制茶师傅到茶企业实地指导,手把手传授红茶制作技艺,让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红茶制作工艺。市茶办还组织专家编印了《信阳红茶加工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茶企茶农,指导全市红茶生产。 

  三是强化工艺创新。根据信阳毛尖茶鲜叶原料的小叶种等品质特点,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的条形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并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主要表现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的创新上,尤其在发酵工艺上,最为强调的是温度、湿度、鲜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的精准控制,以叶片变铜红色、青气消失、现出清新花果香为适度。市茶叶协会参照国家工夫红茶标准,提出了“信阳红茶质量标准”,规范全市红茶生产。积极参与了《信阳红茶》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四是强化项目倾斜。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打捆使用,支持信阳红茶发展,对龙头企业、种茶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利用国家阳光培训、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发展红茶,在申报这些资金项目时,适当向红茶生产企业倾斜。 

  五是强化信贷支持。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了对红茶生产的扶持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额度支持农户和龙头企业发展红茶。对效益好、信誉高的红茶生产加工企业,市县两级政府给予贷款担保,金融部门在行业政策允许范围内提供最大限度贷款支持。  

  20104月,经过100多天的连续奋战,信阳红终于研制成功,并在第18届信阳茶文化节上与消费者见面。2010917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邀请国内著名茶叶专家,举行了信阳红茶品质鉴评会,专家们通过审评一致认为:信阳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对信阳红茶的优良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信阳红有了自己的品质特点。信阳红的诞生,是全市上下合力攻坚的结晶,是市内外茶界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信阳茶产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改变了信阳两千多年不产红茶的历史,谱写了江北茶区茶叶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原茶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三、品牌打造 

  201010月开始,信阳市委、市政府采取高端策划、媒体造势、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创新载体、多地联动的方式,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形象、统一口号,2010930日首先在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心广场掀起“信阳红风暴”,10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召开“信阳红风暴北京活动周”启动意识,在王府井大街持续宣传一周,信阳红走进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军营,进入北京张一元、吴裕泰等茶叶老字号。20115月开始,又分别在郑州、武汉、福州、上海、广州等地举行了信阳红风暴系列宣传推介活动。201112月,再次回到北京马连道,举行“立波论茶”、“管彤问茶”、“汪洋评茶”活动。信阳红风暴历时两年,邀请名人、专家、名媒、名企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创造了业界全新的营销模式,得到了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同时,通过举办信阳茶文化节,组织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展销会、评比会等,让信阳红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信阳红”研制成功,到“信阳红风暴”席卷全国,国内外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竞相报道,对“信阳红风暴”的盛况广泛关注,对“信阳红”的优良品质大加赞誉,成为全国茶界的“网红”。全国茶界对信阳红都给予充分肯定,一时间全国各茶产区纷纷到信阳考察学习。只经历了短短两年多时间,“信阳红”从悄然问世到红遍中国。 

  通过成功的品牌营销和宣传推介,信阳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信阳红销售网络已经覆盖河南省18个地市和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国内10个省份的50多个城市,是继金骏眉之后中国新派红茶又一优秀代表。 

  201010月初,信阳市茶叶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信阳红”证明商标,201212月得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批准。由于国家质量标准和行业团体标准制定与发布的体制改革,于2017年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申报立项并获得批准,几经修改,2019年初,《信阳红茶》行业团体标准正式出台,2019101日,正式颁布实施。 

  四、发展现状 

  历经风雨,信阳红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近年来,信阳市大力实施信阳毛尖品质再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夏秋季丰富优质的鲜叶资源,积极扩大夏秋茶生产,提高全市茶叶产量和效益,这其中红茶就是主要的产品。2019年,全市红茶产量达到12280吨,产值21.7亿元,产量和产值超过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6,产品热销省内郑州及华南、东北、华北等地区,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 

  目前,信阳市形成了以信阳毛尖、信阳红为主导,黑茶、白茶、黄茶、青茶、花茶等其它茶类多元发展,金刚碧绿、仰天雪绿、赛山玉莲、新林玉露、申林薮北等地方名茶百花齐放,卢氏、辰龙、四季香、发扬等出口茶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信阳茶产业进入了新时代。 

  下一步,信阳市将大力推进信阳红茶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信阳红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打造信阳红茶品牌,树立信阳红茶业界品牌形象,开拓信阳红茶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信阳红茶的产量和效益,在信阳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河南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中国红茶再创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