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芥子,大千一苇。茶香一缕,人间百味。”为深化各国茶文化交融互鉴,畅通茶产品贸易循环,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国际茶日”将继续以茶会友,与全球茶友一起“云端”品茗,共话茶道。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记载,意思是说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茶经》中,陆羽把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茶器,并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而究其大类,可分为壶、碗、盏、杯“四大器”。现代人所说的茶具,更多指茶壶、茶杯、茶勺等饮茶器具。我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今日欣赏,河南省汝瓷茶具和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茶具。
汝瓷因产于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汝州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河南省汝州市积极推进汝瓷文化产业发展,有汝瓷研究及生产企业260多家,年产值超28亿元,产品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汝瓷始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被列为五大著名陶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有张公巷窑、清凉寺窑、东沟窑和严和店窑。北宋晚期,以玛瑙入釉,烧成后莹润如玉,其天青、天蓝釉,素淡高雅,明净润泽,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应运而生。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宋室南迁,汝窑烟灭,汝瓷技艺断代近千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研究试验,1988年汝瓷生产终于全面恢复。
汝瓷茶具有天青、天蓝、豆绿、月白等釉色,造型“简而精,朴而实”,开片“丝如豪,质如金”,质感“润如肤,堆如脂”。在鉴赏汝瓷茶具时应将其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此后可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变化;使用汝窑器后,可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汝瓷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雅室之内。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其手工制瓷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以白瓷最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
景德镇白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元代,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颇具艺术欣赏价值,使用普遍。
彩瓷茶具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色彩淡雅幽菁可人,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景德镇成为国家首个文化类国家级试验区。
(采编自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2“国际茶日”云推介,
更多茶故事将向大家娓娓道来,
敬请期待!